招聘官是我十幾年HR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但在難以數計的招聘案例中,我發(fā)現不少應聘者,不管是應屆畢業(yè)生還是跳槽的職場員工,都不太熟悉招聘流程。事實證明,對招聘流水線越熟悉的應聘者,越容易接近或完全實現...
一般來說,招聘流程一般是二篩三試四面。
二篩即人力資源部負責招聘的人初步挑選有效簡歷,篩掉重復和明顯不合適的,尺度掌握較寬松,轉發(fā)給用人部門進行二次簡歷篩選。通常小部門經理直接看簡歷,規(guī)模較大的部門經理看重要職位,指定下一級干部對普通職位先把一道關。
如果招聘VP(副總裁)和公司重要崗位,人力資源部總監(jiān)直接負責,直接把簡歷發(fā)給總經理/總裁。
三試即人力資源部根據挑中的簡歷組織考試,分為筆試、面試和心理性格測試。筆試又可分為基本知識、外語、專業(yè)知識、智力考試;面試由人力資源部和用人上級分別進行,有時加考外語口語;心理性格測試主要依靠工具軟件。
筆試的基本知識考試,類同于公務員考試,有各種形式如填空、選擇、簡答、判斷、寫作題,涉及時事、外交、歷史、管理等各方面基本常識,最后的寫作題要求字數不低于幾百字,重點考察作者的思考深度和寫作水平。
外語和專業(yè)考試根據崗位特點出題,外語有中外文互譯,內容緊扣單位業(yè)務,很可能就是正在進行的工作。有一次,招聘總經理秘書,原深圳同方總裁秘書來參加英語考試,我們總裁順手拿過美國剛發(fā)來、未來得及找人翻譯的Email讓她現場翻譯,以這樣的卷子考察候選人非常實際,對與不對,行與不行,一眼就看出來了。有些崗位對外語要求較高,加試口語。我們曾請來外企的英語招聘考官主持
了解面試的流程對增強自信心大有益處,面試中真正的決定力量是實力、自信和應變力。
英語口語考試,和從公司內部找英語較好的同事漫談式考試的效果很不同。為了考出真實水平,考官不考候選人準備好的內容,他從報紙上隨機剪下一張圖片,根據圖片內容和應聘者對話,從中測試應聘者的語音語調、詞匯、語法、響應速度等。
研發(fā)、產品等技術類崗位,考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編程,財務崗位考財務通用知識,美工、頁面制作等現場完成電子作品,而SALES(銷售)很少進行筆試。
20世紀90年代,IBM等外企盛行智力考試。題目像腦筋急轉彎,不可按照正常思維方式推斷結果,有的題目其實沒有正確答案。這類題目現在使用不多,漸漸為心理測試和性格測試取代。各種測試工具大同小異,各有特點,經過20~200分鐘的網上答題,通過智能化程序的計算歸類,為被測人打上標簽。比如,張三具有領導力,但遇困難找不到北,猶豫不決;李四是合作型,但沒有上升欲望;等等。測試結果將作為聘用的參考。
性格密碼一度被廣泛應用,這套測試工具還沒有推廣開時,有咨詢公司的朋友和我說:“唐駿(原微軟中國總經理)真是太黃色了,很典型的例子。”我一時沒搞明白,以為打工皇帝出了什么風流韻事。原來那位在說這種以顏色來區(qū)別人的性格特征的辨別工具比較準確,唐駿屬于“黃色”類型,特點就是直奔目標,中途不受誘惑和影響。
四面指面試流程,面試是招聘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形式的測試成績僅是參考而已。依崗位和公司授權的不同,面試由2~6層組成,一般崗位由用人部門、人力資源部主管和經理面試,通過即可;重要崗位由人力資源部主管和經理、所聘崗位上級和公司主要領導面試。形式有多對一、一對一和情景測試。情景測試越來越多地用在面試中,包括文件筐測試、情景再現、無領導小組討論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其他形式。
文件筐測試即根據實際崗位所需,模擬給出一天的工作內容,考官在旁邊考察其處理的合理程度和效率。比如考核商務部經理,文件筐中包括采購部會簽協議、各部門采購申請簽報、下屬草擬的制度流程、上級交辦事項、面試安排、會見供應商等,看應聘人在一個小時內如何處理。通過這項測試,能夠初步判斷他的思維定式、做事風格、管理水平、時間管理技巧等。這種測試一般用于中高層管理者。
情景再現就是假定一個場景,應聘人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一般用于中下層職位。這項測試對主考官的調控和現場響應能力要求較高。
無領導小組討論原來主要用于中高層集體面試,通過規(guī)定流程和主題的討論,考察候選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處事特點,現在用得越來越普遍。這種集體面試方式比較節(jié)省時間,缺點是易以偏概全,面試時每人發(fā)言只有幾分鐘,表現出的未必是真特點。作為求職者,要充分利用每個機會,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如自信、關注他人、團隊精神、思維敏捷、表達準確、上進心強等。
還有由上述幾種主要形式演變出來的方式,一般是人力資源部根據空缺崗位和主要候選人的特點設計出來的,為了有效準確地挑出合適的人。
有一次,我們選了9名候選人集體面試決定前臺崗位人選。我們的面試流程是:1.三分鐘的準備時間內自由組合,然后說出你選擇的伙伴的個人特點;2.抽簽決定一個敘述題目,如果和前面的人題目重復,則內容不能有雷同;3.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有HR調控的討論;4.每二三個人組合進行現場表演“前臺如何處置一個突發(fā)事件”;5.你選擇男朋友的標準是什么并且說出理由;6.如果你是面試官,你將選中今天來面試的哪位并且說出為什么。
了解面試的流程對增強自信心大有益處,面試中真正的決定力量是實力、自信和應變力。
跟進和抉擇
面試結束時招聘官總要說一句“有進一步的消息和安排我們會和你聯系的。”面試就此結束。
世界頂級戰(zhàn)略管理公司麥肯錫曾為中國平安集團設計的招聘流程,要求為每個未聘上的人發(fā)一份感謝信,將其納入人才儲備數據庫。至今我未見到有哪家公司嚴格按照這個流程做,因為工作量太大,HR望而卻步。
招聘結束后,應聘人惶惶然等待結果。如果有幾個機會,就去了先發(fā)出錄用通知的單位,而很快又辭職,原來條件更好的另一單位通知晚了一步。
在一次專訪中,主持人問我:“面試結束后,是否應打電話向人力資源部詢問結果呢?你給我們求職中的人一些建議好嗎?”
從HR的角度講,跟進電話肯定會占用大量工作時間,所以一般不希望接到這些事后咨詢。但對應聘者來說,應該跟進。我接到過的詢問電話不超過招聘量的5%,絕大部分人只是被動等待,一段時間沒有消息就當做OVER了。
面試后,有時很快出結果,有時囿于多種考慮糾結,不能立即決定,拖很長時間。后一種情況很常見,所以想進某單位的人即使一時沒有機會,也不要著急,
只要堅持下去,多數情況下仍能峰回路轉。
什么情況下個人應主動追問呢?
◎非常迫切想加盟,不論是為生活所迫還是追求事業(yè)。
◎與某項決策緊密關聯,影響到其他緊急決定。比如,第一選擇是去寶潔公司工作,如果不行就去美國讀研,當學校錄取通知書已到,而寶潔還無消息時,應加緊追問寶潔面試結果。追問常用的方式是電話聯系,電話打不通或為著加深印象親自去問,也可以偶爾為之。發(fā)郵件是個好辦法,將自己的感受、工作計劃、迫切心情用書面表達出來,某些情形下能起到作用。如果找到主管的MSN地址,就更方便了,只要你的圖像在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不亞于提醒主管“我的事情有結果了嗎?”
我為下屬子公司籌備高管人員,緊鑼密鼓地招聘了幾個月,后來公司決定收購另一家企業(yè),已談定的幾個人選暫時擱置起來,是否聘用要看合并后的人員整合狀況。正趕上經濟危機,幾名高管找工作不易,非常想來,他們隔一段時間給我打電話、發(fā)郵件,并不提來工作的事,而談最新的行業(yè)動態(tài),提公司發(fā)展的新想法,
只要他們和我聯系,等于提醒我。因此每次討論團隊人員安排時我總想起他們,雖然一時沒有結果。
詢問結果時保持冷靜,否則適得其反。
我們準備招聘兩個職位:高級主管和主管。這兩個職位的部分聘用條件相同,高級主管對英語要求較高。人力資源部面試后確定一個備選人,此人資歷適合高級主管,但英語水平不夠,綜合考慮后,我們認為可以使用,但只能聘他在主管崗位。鑒于他奔著高級主管職位而來,薪水要求較高,為降低他的期望值,出于入職薪酬談判的策略需要,HR計劃一周后和他聯系,到時指出其缺陷,以便順水推舟把他安到主管崗位上。
不到一周,備選人主動打來電話問結果,HR按照既定方案先指出他的不足,例如英語水平不達標,沒等HR說完,他氣憤得掛斷電話,然后發(fā)來一封很長的郵件,將英語考試內容和考官貶得一無是處,指責流程不合法等,還威脅將在網上發(fā)帖。
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跟蹤”的結果就是,他從我們的候選人名單中被永遠刪除了。
接到OFFER后,應慎重思考,做出選擇。很多人找工作盲從、沒有規(guī)劃,幾個月換一個單位。有年輕人說:反正還年輕,不好再換唄。選擇工作就像選擇生活和愛人,每次決定都應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
中年以上的人選擇失誤,挽回的難度很大,因為年齡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對于二十幾歲的人,損失也是明顯的,至少失去了相應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因為你選擇A就不可能同時選擇B.兩個同在起跑線上的人,選擇的不同將導致幾年后的明顯差距。
有一個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小伙子,同時接到了兩份錄用通知,一是某私人公司的獵頭顧問,二是某事業(yè)單位的職員,沒有懸念地他選擇了后者。后者復雜的人際關系、簡單機械的工作內容和不相容的思維行為方式,使他兩年后提交了辭呈,重新回到獵頭公司工作。此時,公司的紅人是兩年前替代他崗位的大學同班同學,同學已經摸熟了行業(yè)線,進入成熟期,而他還得從頭開始學起。
我的一位老朋友是資深高管,其簡歷絕對算得上輝煌,服務過的所有企業(yè)無不是如雷貫耳的世界一流品牌,但他的職業(yè)經歷也有一次“遺憾”。我們幾個人在國貿飯店吃飯,其中一位是中國最著名的招聘網站創(chuàng)始人,網站剛被風險投資公司買下,創(chuàng)始人獲得天文數字的回報,頗令眾人艷羨,創(chuàng)業(yè)僅僅幾年取得如此成績,
真不枉活一生,多少人夢寐以求!
朦朧的燈影中,老朋友幽幽地吐著煙卷兒,似乎在想著什么。曲終人散之時,他告訴我:“他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找的第一個人就是我,我看不清,沒去。”
雖聽不出他的話里究竟有多少遺憾,但我覺得很惋惜。不過,有失有得,杰出的列車只要保持勻速前進,錯過這個站一定還能在另一個站上?俊
人生由N個抉擇及其過程、結果形成,關鍵之處走錯,也許全盤皆輸,而抓住某個機遇,就能咸魚翻身。因此,把握住露出冰山一角的機遇,是職場中的重要考驗。
本文節(jié)選自《職場路線圖:人力資源總監(jiān)手記》
知識技能實戰(zhàn)類課程
戰(zhàn)略與規(guī)劃
企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創(chuàng)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guī)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chuàng)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fā)體系
產品創(chuàng)新研發(fā)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fā)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chuàng)新工作坊
產品創(chuàng)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chuàng)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fā)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chuàng)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chuàng)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