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測評作為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技術,其實施對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為個體存在的人其內在素質及其在整體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績效。其測評方法包含在其概念中,即測量及評鑒。? 所謂測量即是依據一定的法則給...
所謂測量即是依據一定的法則給人的各項素質要素衡量成一具體數字,從而用數字對人的素質進行描述。如此,我們就把人們測評進行定量分析,以保證其科學化。難怪,馬克思在現代科學剛剛開始發(fā)展的時候指出: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字,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所謂評鑒則是用數學的方法確定測量對象的價值及存在意義。?
測量與評鑒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其區(qū)別是:測量是定量分析,評鑒是定性分析。前者是客觀性描述,后者是主觀性判斷。其聯系是:測量和評鑒的對象是同一個個體素質要素及績效質與量兩個方面,也就是量值和價值,前后兩者互為一體,相輔相成。測量是評鑒的前提和基礎,評鑒是測量的目的和歸結。?
那么,人才的智力水平、性格類型、能力特征等,都是一些抽象的內在于人體系統內部的特質或潛能,不但看不到,摸不到,而且常變動不定,所以測量人的素質特征,首先必須弄清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人的素質特征及其功能行為是否可以測量?也即人員素質測量的可能性問題;二是如何測量人的素質及其功能行為。?
英國心理學家史蒂文(stevehs,1951年)曾給測量下過這樣的定義,即:“廣義來講,測量就是依據一定的法則給事物指派數字和符號”。這一定義概括了物理測量、社會測量的基本特性,包含以下三個基本含義:?
1、法則。它是引導我們進行測量的準則或規(guī)則。是測量中最重要的部分。法則制定的科學與否,關系到測量質量的高低。?
2、數字或符號。在測量時,我們用數字代表不同內容,是測量對象量的表現。作為符號的數字(1、2、3、4或Ⅰ、Ⅱ、Ⅲ、Ⅳ)本身沒有量的意義,它在測量中常被使用是在量化之后,我們才賦予它以量的意義。?
3、事物屬性。一般說來,事物是我們所要測量的對象,實質上是指事物的屬性或特征。
根據測量的一般含義,我們可以給人員素質測量下這樣一個定義:人員素質測量就是依據一定規(guī)則,對人員素質及其功能行為進行定量描述。?
人員素質的測量和物質測量并不完全一樣。物質測量是用直接的測量方法,人員素質測量則用間接的方法,人員素質(智力、性格、能力等)是內在于人體之中的基質,其本身是不能直接測量的。但智慧、性格、品質等素質狀態(tài)及其功能是通過人的行為表現出來的,而行為及其行為結果首先表現為一種社會現象,社會現象是可以標度的。如果我們把人的素質特征賦予明確的含義、標準或操作定義,就可以通過對人的行為及其行為結果的測定,間接地測量人的素質特征。因此,素質測量是對被測量對象即人的智力、能力、個性、品質等所表現出來的可測因素進行的一種間接測定。例如一個小孩說話很生動,應對很得體,記憶力、判斷力很強,我們說他天賦智力高,就是憑他的語言、應對、記憶、判斷等行為,間接估量他的智力的結果。?
總之,人員的素質特征是抽象的,卻是客觀存在的,并能顯示程度上的差別。因而,我們可以把它量化,并從行為的表現上間接測量到這些特征的特性。事實上,間接測量的方法,在進行物質測量時也可采用。?
而評鑒則是依據測量通過數字對人的行為進行的描述并局限于這種描述而對行為的價值進行判斷,因此,其具有三個要素:定量描述、權衡、價值判斷。?
定量描述是指測量所得的分值。它是測量的結果,也是評定的基礎。在對人員素質及其功能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時,并不僅僅局限于定量描述,也就是說不要就數論數。因此,在實際的測評活動中,人員素質測定可以在定量結果的基礎上,應用一般的描述統計量來評價個體與群體。如運用平均數來反映個體或群體的平均功能水平;應用標準差描述個體偏離平均水平的程度;也可以應用其它特定的統計手段來解釋數據。當然,還可以在定量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經驗性的評論,區(qū)分高下等級。?
權衡是與測量中的數字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依據人員素質結構功能的社會意義和價值而賦予其一定的權值,并給予不同的解釋,從而使評價達到公正、客觀、準確。?
價值判斷是判斷事物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之大小。在人員測評中,它是對人員的素質作出的定性解釋或判斷,是人員測評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知識技能實戰(zhàn)類課程
戰(zhàn)略與規(guī)劃
企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創(chuàng)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guī)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chuàng)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fā)體系
產品創(chuàng)新研發(fā)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fā)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chuàng)新工作坊
產品創(chuàng)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chuàng)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fā)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chuàng)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chuàng)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