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bing100”:
最近很關注微軟的新CEO人選。在和福特CEO穆拉利傳出緋聞后,最近又有報道說,愛立信CEO衛(wèi)翰思也成為了微軟的目標。我好奇的是,外界不是一直詬病微軟缺乏互聯網領域的成績嗎?為何與其發(fā)生緋聞的候選人大都來自老牌公司?
騰訊科技:
在這半年來關于微軟新CEO的傳聞中,除了微軟內部人選外,其他對象確實多在傳統(tǒng)汽車、電信等行業(yè)。微軟不夠青睞互聯網領域的高管,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身份界定:微軟轉型與互聯網關系不大
對鮑爾默退休的諸多解讀中,最多的推測指向了他沒有幫助微軟完成企業(yè)轉型,讓公司在這一波浪潮中失去了先機。但我們從微軟的公開信中可以發(fā)現,微軟公司內部所期待的轉型,并非是學習谷歌(微博)和Facebook,去擁抱互聯網 ,而是借鑒IBM的經驗和HP正在走的道路,從傳統(tǒng)領域向“設備與服務”公司轉型。
負責新CEO選拔的特別委員會負責人湯普森稱:“董事會將致力于推動微軟公司的有效轉型——轉變成一個成功的設備和服務公司。”
因此,互聯網人才可能并非微軟的第一選擇。
二、能力要求:需要有管理大型公司和主導變革的經驗
考量人才的另一個維度,是新CEO人選能否管理好微軟。2013年微軟員工接近10萬人,其體量遠遠超過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從純粹的管理維度來說,一千人、一萬人、十萬人公司,對CEO的管理經驗和能力要求是有很大差異的。而傳統(tǒng)領域的大型企業(yè)通常人員規(guī)模較大,例如福特公司的員工數量超過17萬人,愛立信員工人數也超過11萬。
同時,對正處在轉型時期的微軟來說,也希望新CEO具備幫助企業(yè)轉型的相關經驗。互聯網屬于新興行業(yè),大部分公司尚未經歷過公司級別的大規(guī)模轉型調整。而傳統(tǒng)行業(yè)則不然,很多幾十年甚至百年企業(yè),都完成了一次甚至多次轉型。這個領域的人才似乎更適合今天的微軟。
三、文化認同:微軟更像是一家傳統(tǒng)企業(yè)
“大公司病”已經從一種癥狀擴散為一種現象——因為大部分體量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公司,都會出現流程復雜、決策緩慢和部門墻等諸多問題。一些問題甚至已經成為大型公司不可分割的文化——你能感受到它,但無法革除它。
微軟已是一家擁有歷史積累的大型企業(yè)了。在這樣的公司中,各種人脈、團隊甚至是派系都可能紛繁復雜地存在。對于“空降兵”CEO來說,能夠理解大型企業(yè)的利弊,并能靈活把握其中尺度的人,要比顛覆一切的革命者更適合微軟。
四、候選人太少:互聯網領袖都很忙
即便微軟真的想用互聯網思維徹底改造公司,環(huán)顧一下整個產業(yè),具備能力又存在被挖角可能的人選少之又少。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的管理者本身就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離開自己的企業(yè)去微軟當職業(yè)
經理人幾乎是笑談;即使是庫克,也無法想象其會離開蘋果到微軟。
至于更小的互聯網公司,以微軟的文化和性格,幾乎不可能考慮。
綜上所述,微軟的新CEO人選依然撲朔迷離,但在穩(wěn)定、變化和革命的三條路線之間,微軟很可能選擇中間的那個。(王冠)